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3节(1 / 2)





  定国公夫人也笑了,“这话倒是不错。天下夫妻各有各的恩爱法,咱们这些外人只能窥见一斑……且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紧要的!”

  晖如公主对京中女眷不熟悉,对闺中秘闻也不感兴趣,故而听着两人说话渐渐走了神儿,正百无聊赖之际,忽见花团锦簇之间,一双玉色蝴蝶扇翅而来,正迎这春风上下翩跹。

  晖如公主当即从侍女手中取了一把团扇,追着那两只蝴蝶穿花度柳,竟是渐渐出了花林,朝畅观楼的方向去了。

  顾熙言和定国公夫人窃窃私语地说了许久闺中秘闻,一转眼才发现晖如公主不知道去哪儿了,问了不远处当值的宫婢们,才知道晖如公主往畅观楼那边儿走了,主仆几人忙急匆匆地跟了过去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百芳苑中,落座着覆黄绿琉璃瓦的三层戏楼,名曰“畅观楼”。

  此刻,畅观楼一楼的戏台上,正上演着“花神庆寿”的戏目。

  顾熙言一行人刚进了畅观楼,那厢,顾昭文的妻子杜氏便差了丫鬟来,请顾熙言过去身边儿落座。

  定国公夫人知道这杜氏乃是顾熙言的兄嫂,想着两人有家长里短的贴心话要说,便叫顾熙言放心去了,自己去寻了晖如公主另坐在一桌

  历年花朝节,各家府上前来参祭拜花神的女眷,一般都是最年轻的媳妇主母。以往每年花朝节,顾府来参拜的人选都是顾母顾林氏,今年正赶上顾昭文娶了嫡妻,故而这前来参拜的事宜便交到了杜氏身上。

  方才在百花宴上,侯府和顾府的宴桌并不紧挨着,故而顾熙言和杜氏只远远笑了笑算作致意,并没有好好说上几句话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“真是天大的喜事!”

  顾熙言笑道,“哥哥打小读书便十分勤奋,自打入了翰林院供奉,每日编纂文献、处理公文忙的没头没尾,如今一朝提拔、能得圣人赏识,真真是可喜可贺!”

  杜氏也是面带喜色,“谁说不是呢!我虽不求夫君能青云直上,但也知道夫君心中是有治世愿景的。如今夫君一朝被提成了京官儿,能为一方百姓谋福祉,也算是顺遂心愿!”

  那翰林院本是养才储望之所,除了翰林院掌院学士,其下设翰林学士六人,再往下,便不设官衔品级,入翰林院之臣,一并负责修书撰史,起草诏书,论撰文史、科考诸事……地位清贵但无实权,乃是阁老重臣、地方大员必经的历练之地。

  如今,顾昭文一朝被提拔,派到盛京辖区地方上去历练,才算是官途的正式开始。

  不知不觉,姑嫂二人拉着手说了半天话,那台上的“花神庆寿”已经演罢,又换了一出“五女拜寿”的新戏来。

  顾熙言说了几句话,觉得有些口渴,端起那玫瑰杏仁茶喝了两口,便瞟见杜氏面色微红,似是有难言之语。

  顾熙言见状,当即直喇喇地追问,“嫂嫂可是还有什么事要说?”

  杜氏只好抿抿唇,呐呐道,“这消息原是该由婆母和夫君告诉小姑的。”

  顾熙言一头雾水,不知究竟是什么事儿这么神秘。

  那杜氏身后的婢女笑道,“少夫人若是羞赧,不若便由多嘴的奴才来说。”

  “——原是前日大夫诊脉,诊出少夫人怀了身孕了。”

  顾熙言心中大喜,手上的茶盏差点都端不稳了,“这真真是天大的好事!”

  “我竟是这么快就要做姑姑了!不知嫂嫂生个外甥还是外甥女儿!”

  顾熙言喜不自胜,又道:“无论男孩儿女孩儿都好,都是咱们顾家的宝贝珠子!”

  杜氏脸红似霞,“大夫说,这腹中胎儿不过才二十天,如今喜脉尚不明显,那日硬是叫了三位大夫分别诊了脉,才确认是喜脉无误了。”

  顾昭文和杜氏月初才成婚,如今便诊出怀胎二十多天,细细数来,正是新婚之夜那天怀上的!

  顾熙言笑道,“嫂嫂是个好福气的,如今刚进门儿不过一个月,便把这周身的福气带到了顾家!真真是咱们顾家的大福星!”

  杜氏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这接二连三的喜事乃是上天眷顾罢了。”

  “既然话到此处,便不得不问一问小姑。”杜氏笑道,“这话原不该我来问——在家也听婆母念叨过几回平阳侯府的子嗣之事……”

  这回可轮到顾熙言脸红了,“我和侯爷才成婚小半年,那是这么快就有的!好嫂嫂,快别问熙儿了,真真是比不上嫂嫂的福气!”

  那杜氏见她这般害臊至极的模样,笑着轻摇了头,索性不再逗她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求轰炸,求灌溉,求评论区调戏~

  把爱意砸向桃子叭~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  感谢灌溉[营养液]的小天使:

  可可妈1瓶;

  我会继续努力的!

  第66章 春衫轻

  演武堂外,一只雪白的鸽子从天上落下,在门前蹦跶了几下,嘴里“咕咕”地叫个不停。

  流云见了,当即蹲下身从鸽子脚上解下一封密信,转身走进了演武堂,将信纸双手呈给给书桌前之人,“秉侯爷,乃是太子殿下的飞鸽传书。”

  如今四皇子招兵买马,隐隐有锋芒毕露之色,太子李琮一向隐忍,如今被逼得的也不得不心生防备,开始部署手下一干人等。

  萧让伸手接过,捏着那信纸看了半晌,薄唇轻启,“替本候研磨。”

  定国公府、淮南王府、骠骑将军、翰林院掌院等阁老众臣颇为看重太子,自然是可用之人。二品之下,还有数百数千位官员一呼百应,便不一一列举出来。

  写完此封密信,萧让正欲搁笔,突然窥见桌上那一摞文书压着的宣纸一角。

  鬼使神差地,萧让伸手抽出那张宣纸,望着上面的四个名字,眉目间是化不开的凛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