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2节(1 / 2)





  陆时秋从东城门出去, 租了辆牛车,走到一半,路上遇到衙役, 又把他们赶回来了。

  就这样提心吊胆了好几日, 陆时秋每天都出去打探消息,可惜全都一无所获。

  有天早上起来买包子, 看到有人站在街口大喊,“临渝关有金兵来袭。大家快逃啊。”

  临渝关是盐俭县和金国交界的关隘,那里有个四方城,常年驻扎十万军队。

  可是月国已经一百年没打过仗,入军的士兵也不是吃不起饭不得已才当的兵, 而是走关系进去白领俸禄的软脚虾。让他们跟金国那些饿急眼的人打仗,胜负显而易见。

  陆时秋四下看了看,很快发现街道两边有几个身穿皂衣的衙役,可是他们并没有出来阻止,想来这事多半是真的。

  陆时秋拔腿跑到顾家饭馆,顾掌柜还是不在。

  不过二掌柜悄悄拉着陆时秋说,“顾掌柜刚刚使人通知我们,让我们快点逃。原来前些日子,金国就有十五万大军突袭临渝关,守城士兵奋力抵抗。可惜金人太过悍勇,人数又多,我们这边抵抗不住。前天金人还杀了守城将军。临渝关快要撑不住了。你赶紧逃吧。”

  陆时秋一颗心砰砰乱跳。他冲二掌柜拱了拱手,“大恩不言谢。”

  说完,他也顾不上跟二掌柜客套,拔腿往外冲。往日繁华喧闹的街道,此时已经乱成一锅粥。到处都是奔走的百姓,每个人神色都很仓皇。

  陆时秋一路疾驰到了家,关上门,冲还在舀水做饭的木氏急声吩咐,“快,快,快点收拾东西,咱们回老家。金人打过来了。”

  木氏手里的葫芦瓢啪叽一声掉到木桶里。她瞳孔缩了缩,整个人慌乱起来,而后急急忙忙往屋里冲,翻箱倒柜收拾衣裳。

  三个丫头站在院里,齐唰唰用那茫然的眼神看着他们。

  陆时秋吩咐大丫二丫把粮食全部搬到院子里。

  他们一家这么大动静很快惊动了房东。老太太,小孙子和刘氏看着他们急急忙忙收拾东西。

  陆时秋握住老太太的手,对方有点耳背,他声音拔高,“大娘,临渝关那儿打起来了。你们快点收拾东西往府城逃吧。”

  说完,他也不管她,冲屋里的木氏喊了一嗓子,“我去城外租马车。你们动作快点。”

  话音刚落,他的背影已经消失在门口。

  身后的老太太面皮都跟着颤抖起来,她扔掉拐杖,瘫坐在地上,痛哭流涕,“我们在府城那边也没亲戚,去那边可咋整啊?”

  本来就指着房租过活,搬去府城,他们全家连唯一的指望也没了。

  老太太只觉得死到临头了,拍着自己的老腿嚎起来,“我的老天爷,你下道雷把我劈死吧。我不活了。”

  她都这把年纪了,没想到还要遭这份罪。

  刘氏也开始慌了,她身子下意识抖了起来。

  待看到木氏忙着收拾东西,并不过来劝她们。她弯腰把老太太扶起来,抹着泪,“娘,快起来吧。孩子还小呢。”

  这话像是提醒了老太太,她死了不要紧,可她大孙子怎么办?

  老太太立刻也不嚎了,从地上爬起来,一叠声吩咐刘氏,“快点去收拾粮食和衣服。带上娃,赶紧走。”

  一家三口终于忙起来。

  刘氏收拾东西的时候,还有些迟疑,“娘,我们要不要叫些邻居一块走啊。”

  老太太想着人多,一块走也能相互照应,“那你快去通知。”

  刘氏跑出去。

  两家人就像比赛似的,一会功夫就收拾了好几个包袱,全都堆放在院子里。

  陆时秋是一个人回来的,垂头丧气地拍了拍门框,“城门外别说马车,连头毛驴都找不着。城里已经乱得不成样了。”

  木氏边收拾衣服边问,“县令大人就没出来主持大局?”

  “我问牲口的时候,县令大人正在催促城北的百姓牵到城南,看样子是要关北城门。这消息肯定是真的。”

  县城到临渝关这条路,唯一住的就是城北的百姓。

  一旦金人破关,城北百姓头一个遭殃。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,县令大人也不看好临渝关的守城士兵。所以才提前做了那样的准备。

  陆时秋看了眼天色,脸上有一丝庆幸,“再过两个时辰,我大哥会来给我们送海货。你带着孩子先在家等他。我再出去打探消息。”

  木氏抿着唇,想攥住他的手,可是他留在这儿也无济于事,只好道,“好,你小心些。”

  陆时秋拍了拍她的背,“没事。城门一时半会还破不了。”

  他凑到她耳边小声道,“县令大人早就有准备。去年冬天就到吐吐蕃买了上千匹骏马,训练了许多骑兵。”

  木氏瞪大眼睛。

  县令大人怎么会练兵?

  陆时秋没跟她解释太多。事实上,他也是无意之中看到顾掌柜招待十来个身手不凡的客人,听到他们谈话,才知道县令大人私下居然干这种事。

  他也不敢告诉旁人,生怕引起骚乱,一直憋在心里,这些天,情况越来越不对,他只要想起这件事,焦躁的心就能平稳下来。

  陆时秋关上院门出了巷子往县衙门口走去。

  县衙门口是一片很空旷的地方,此时正站着几千个训练有素的士兵,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骑在马上的。一字排开,整整齐齐,排了四五十列。

  平时那个看着文弱白净的县令大人正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,手中挥舞着长剑,冲下面喊话。

  大意就是让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,确保县城的百姓能平安离开。

  士兵们热血激昂,一声声高喊“保家卫国。”

  随后,这些人分别往各城门涌去。他们走后,有不少人正往县衙里挤,其中还有一个是他认识的牙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