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22章 萧望之含冤身亡(1 / 2)

第322章 萧望之含冤身亡

? 刘奭果然陷入了沉思,看他犯难的样子,史高心知有戏。

史高的话看起来颇有道理,其实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出来,他这是在故意误导刘奭。萧望之等人下狱,刘奭完全可以推到石弘二人身上,即便不能,至少他表现的知错能改的品质也是会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。

但是,刘奭却完全想不到这一方面。

他沉思了一会儿,发现史高说得确有道理,而他这个人本来就怕麻烦,到时候萧周等人出狱,他还得给他们一个说法,说不定他们不依不挠,自己清净日子又没法过了。而且,他也实在怕被人非议。

于是,他同意了史高的建议。

萧望之,周勘,刘更生昨日在狱中就听到风声,今日能官服原职,没想到却接到了一道令他们目瞪口呆的诏书,三人撤职,贬为庶人,没有任何解释。

真是匪夷所思的惩处。萧望之周勘面面相觑,两人都明白对方的意思,他们是担心自己精心教育出来的这个学生,能不能把祖宗的江山管好。

史高,石显,弘恭大获全胜。石显十分嚣张,连史高也得忌他三分,不过,史高本就胸无大志,他现在是唯一的辅政大臣,三公之中的御史大夫陈万年是跟他混的,丞相于定国虽然没有站队,但也威胁不到他。

然而,一个月后,事情就有了变数。

说也奇怪,刘奭这个人好静,但偏偏老天爷跟他过不去,他在位才两年,各种灾害就没有消停过,而且这种现象伴随着他此后的一生。

萧望之被免职的一个月内,陕西就发生大地震,死伤无数,连太上皇庙都被震塌了。

这个时候,太史也出来吓他,说克星出现,侵入昴宿及养舌星。这可是天大的事。刘奭被吓得一愣一愣。他把这种天象归咎于自己待老师不恭,才造成老天爷发怒。

于是,他赶忙下诏,封师傅萧望之为关内侯,可以半个月一次朝请,位次将军,虽然如此,萧望之却还是没有了辅政的权力。

同时,他又准备重新启用周勘和刘更生为谏议大夫。

石显和弘恭二人听到这个消息,惊呼大事不妙,谏议大夫可就得天天在皇上前嚼舌根子了,一个萧望之就够他们头疼了,另两个敌人如果出山,可够他们两喝一壶了。

他们轮番上阵,决定把刘奭侃“晕”。

石弘二人的大道理与天象比起来,刘奭当然更怕老天爷。

所以,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,一定要起用两人。

石弘二人见没法说服刘奭,就转而求其次,谏议大夫绝对是不能让他们当,他们建议授予周刘二人中郎即可。

刘奭为了省得听他们啰嗦,当即拍板可以。

过了不久,刘奭被各种事务折磨的够呛,而史高又只是半吊子货,根本不能为他分忧,所以他又想起了萧望之。

这次刘奭学聪明了,他故意放出要让萧望之任丞相的风声,目的就是试探朝野的反应。

风声一出,石显,弘恭二人,许,史两家便人心惶惶。而支持萧望之的大臣,则喜上眉梢。但是风声毕竟是风声,只要皇上的旨意没有下来,就仍然有变数。为了萧望之早日登上相位,刘更生想出了个计策。

他断然不会想到,这个计策反倒会帮了倒忙,更为严重的是,萧望之连命都丢了。刘更生的想法其实很正确,萧望之上位最大的绊脚石就是石显,弘恭两人,如果能把这两人干掉,那一切就能顺理成章。

他自然想到了他手中杀人的“刀”-------笔。

他写了一篇关于石显和弘恭是地震星变罪魁祸首的奏章,奏章中提到要罢黜石弘二人,任命萧望之,必然能遇难呈祥。刘更生相信这么大帽子扣上去,两人不死也要脱成皮。他也很聪明,为了避免同党嫌疑,他让别人誊了一遍,由他代为上奏。

奏章还没递上去,就落在了石显和弘恭的手上。按常理,石显和弘恭二人定会扣下这篇弹劾他们的奏章,但是,他们有了更为绝妙的主意。

他们大张旗鼓地将奏章呈给刘奭,目的是让刘奭相信他们的光明磊落,然后反咬一口,希望查出幕后主使。

刘奭看了奏章后,也犯起了嘀咕,奏章写得文采飞扬,可老实说,他也不认为石显和弘恭二人有这么大的能耐,能引起地震星变。再者,他刚刚把任萧望之为相的风神放出去,这个节骨眼上,就有人来给他摇旗呐喊,这不是非常可疑么?

所以在石弘二人叫屈的时候,他心一软,同意了他们彻查此事。

那还等什么呢?

石弘二人有了刘奭的点头,他们把上书之人抓了起来,不分白天黑夜,严刑拷打。事情急转直下,刘更生也是急成了热锅中的蚂蚁,但就在这种情况下,他仍然拿不出办法,而寄希望于代书之人能熬过去。

代书人还是没有熬过去,把话撂了,刘更生就是幕后指使。

结果,刘更生再一次入狱,免为庶人。石弘二人把审讯目标对准了刘更生,他们甚至发话,哪怕是屈打成招,也要撬开他的嘴。

没有人不知道,石弘二人的最终矛头是谁!萧望之已经几日几夜没有合眼,从得到消息来看,石弘二人是不会放过自己了,但是他能怎么办呢?朝中大臣多是趋炎附势之辈,根本指望不上。

“只能这样了!”萧望之终于艰难的做出了个决定。

他叫来儿子萧伋,让他写了一份与刘更生撇清关系,同时诉说冤屈的奏章。萧望之的做法实在不够厚道,好歹得为刘更生说几句话不是。

刘奭收到萧伋的奏折,看了半天,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决定,于是,他将此书交予廷议。

现在能在朝堂上说话的人史高的人占了一大半,其他人也是只求自保。所以廷议的结果令刘奭更加难堪。

大部分大臣认为萧望之不知自省,反倒上书喊冤,有失大臣体,应当抓起来治罪。刘奭很为难,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,他本想会有人为他申冤,没想到却一边倒地非议,现在连他自己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师傅,但是再怎么说他是自己的老师,让他下狱他是不忍心的。

刘奭道:“恐怕萧太傅性格刚烈,不肯下狱。”

这个时候,石显和弘恭看到了刘奭的犹豫,连忙跑过去说道,“人命关天,萧望之的罪,不过就是言语菲薄的罪,他应该不会自戕的。”

石弘虽然说得云淡风轻,实际上包含着更为恶毒的心思。只要把他弄进大牢里,他们就有办法让他永远出不来了。他们两暗暗给史高打眼色,史高心领神会,也同时附和起来。

刘奭又是沉吟半天,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。石显威风凛凛,带着一堆甲士把萧府围得水泄不通。萧望之一看这阵势,心中愤怒异常,命令所有家丁全副武装,保卫宅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