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16章 猜透(1 / 2)


正如荼天尺所言,巴军这次偷袭夷城,已被有人才优势的楚军猜透了。

数日前,楚将养明在夷城(今恩施),得到探子报来巴军两路进攻消息,笑道:“看来,我准备出动的消息,早被巴国探子报回去了。也好,我在夷城养兵多日,也应当拿出来让国人开开眼了。否则,又有人在郢都诬陷我畏敌,鼓动我王换将。”

养明一面急报楚王,一面请众将计议。

养明对诸将道:“本来,我想等一等坐井看天的蜀国人的态度,可是至今没有回音,看来来不及了。英雄所见略同,我料又是巴秀担心我国与蜀国联络,他又想来一个先发制人。可这次,他错的,我们正好来一个后发制人。”

当然,养明这次料错了,巴军主动出击,并不是他认为可以作为真正对手的巴秀的主张。

养明的老朋友、将军庄复提出:以一路楚军,顽强阻击巴国巴秀,不使其靠近夷城;另一路则采取“以利诱之”的战术,以诈败等计引诱巴人进入梦中都想要收回的夷城,然后以数倍于敌的兵力包围之,给巴国有生力量予以重大打击。

养明大喜,并相信只有楚军“败”得一塌糊涂,巴人才会上当,于是将大军全数提出夷城,兵分两路:老练的庄复和老将斗武等将去迎战巴秀,自率大军引诱巴平安。

而夷城中,只留老弱病残一千余,造成夷城空虚和到时制造兵败如山倒之假象。

且说楚军养明,兵进椒园,前锋挺进至耳子场,在三架山与大竹山之间(今湖北宣恩县境内),与巴军相对。

可是,数日过后,楚军主将养明发现,自己正面的巴国大军,缓缓向筱关开进,步步为营,不急于战,这有点不符合巴人的性格,立即醒悟其中必有诡计。

养明是一个帅才,能够接受下属意见,因之才被楚王委以对巴重任,发现问题,他立即再次召集众将商议。

会议上,有人提出从正面巴军的行动来猜测,可能是有一支巴军正在偷袭楚军后方,应当按将军庄复此前的计策,放偷袭的巴人进入夷城,然后全歼,则战场僵局被立即打破。

此议,得到主将养明的认可。

将军昭允,出自楚国三大公族之一,有谋有勇,是除了庄复,最让养明认为有前途的将领之一,他提出了不同意见:他认为夷城在楚国人经营之下,城池坚固,两面环水,易守难攻;若可一举消灭巴国一支大军,毁了夷城,也是值得,但为一支偷袭的巴人,放他们进城来,一时却拿不回来,或者巴人纯粹一把火焚了夷城,如意算盘就要落空,偷鸡不成,反而要蚀一大把粮。

昭允此论,显然更有说服力,养明不住点头。

可是,要想歼灭偷袭的巴军,必须设伏,而设伏的前提,是必须要知道巴军的路线。

诸将对巴军偷袭最可能的路线发生了分岐。

见昭允不参与诸将的争论,养明笑道:“昭将军挑起争论,却又一言不发,是为何意?”

昭允这才道:“巴军要进夷城,除了从我们正面的筱关、侧面的都亭山来,最好的就是一条路:盐水溪。但盐水溪路程太远。我料巴人会分兵走石堰塘,不仅可偷袭夷城,还可抄我后路。”

将军滑载,楚国之勇将,年二十又九,身高九尺有余,不服道:“末将难信巴人翻山越岭,长途跋涉偷过石堰塘。”

昭允冷笑一声:“当年,吴国孙武千里偷袭我国,致我师大败,有何不可能?”

滑载勇有余而谋不足,答不上来,道:“不需多说,末将愿与巴人决一死战!”

养明素信昭允,道:“巴人已是急红眼的疯虎,爬山涉水又正是他们的长项,小心总比大意强。

“我这一路大军,每次进攻巴国,皆在夷城集中,岁月如白驹过隙,我可等不起重建夷城。”

昭允道:“将军所言,正是中了要害。记得前年夏中的一个晚上,城中三处同时火起,查明便是巴人细作所为,不可不防。”

养明得意笑道:“水无常形,兵无常势,巴人只知偷袭一个招数,如何不败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