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440 僭越君权 (二合一)(2 / 2)

“是,微臣告退。”

杨鸿泽缓缓退出了文华殿,徒留沉忆辰一人站立在大殿之中。

“沉卿,你知道朕想要说什么吗?”

“臣不知。”

这句话不是客套,沉忆辰是真的不知道朱祁玉把自己留下来,到底所为何事。

“今早朕收到了靖远伯王骥的上疏,奏章中阐述麓川复叛的危害,请命领南征军再度平叛。”

说罢,朱祁玉缓缓站起身来,双手死死按在御桉上稳住激动的身形道:“沉忆辰,你居然敢代朕开出永镇一方的条件,真是好大的胆子!”

早上靖远伯王骥的上疏,可谓让朱祁玉惊喜交加,喜的自然是皇兄在京师最大的兵力倚仗调离,惊的是沉忆辰胆大包天,居然敢背着自己许诺列土封疆。

要知道靖难之后,明朝仅剩下名义上的亲王就藩,所谓封国除了财政权外,更像是一座牢笼。正常情况下就藩的亲王,一辈子连城都不出去,纯纯的关在王府中养猪。

整个大明,真正的“藩王”仅有永镇云南的沐氏一族。哪怕如此这些年下来,历代先帝依旧通过各种法令限制,不断的剥夺黔国公一脉在封地的权力,防止出现割据宗藩。

结果沉忆辰却不管不顾,让领着接近二十万大军的靖远伯王骥永镇麓川,权势兵力远超了现在的黔国公一脉。万一对方要是有什么不轨之心,出现的结果就不是什么永镇一方,而是如同赵佗那样自立为王!

面对景泰帝朱祁玉的愤怒跟质问,沉忆辰神情依旧很平静,他预想过会发生这样的场景,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突然。

按照沉忆辰原本的计划,是挟解除北方粮食危机的功劳,去跟景泰帝朱祁玉讨价还价一番。再加上明英宗朱祁镇带来的皇位威胁,权衡利弊之下此事就顺理成章,达成政治上的暂时妥协。

现在看来靖远伯王骥不吃空头支票那套,想要他率领南征军离开京师,沉忆辰的承诺毫无意义,得皇帝亲口答应永镇一方才行。

前面己己科会试大肆录取自己人,再加上背后许诺掌兵大臣永镇一方,沉忆辰的举动看起来确实很像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。哪怕景泰帝朱祁玉有着容人之心,也明白沉忆辰说服王骥领军离京是为了自己考虑,依旧有些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。

“臣知罪,还请陛下责罚。”

没有过多的犹豫,沉忆辰当即跪下认错请罪。

对待皇帝,你可以湖弄,却不能让他感受到凌驾。沉忆辰为什么在很多朝臣眼中嚣张跋扈,年少轻狂,却始终能屹立不倒获得皇帝的青睐重视?

原因就在于,沉忆辰的狂妄从来不在皇帝面前展现,更多是展现出一副谨小慎微,忠君爱国的形象。除了瓦刺大营中面对明英宗朱祁镇,他实在是为了数十万无辜枉死的军民鸣不平,流露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。

其他任何时候,都是尽可能的满足皇帝的虚荣心。

“你还知罪?”

“真要按律论罪,你沉忆辰有几个脑袋砍!”

朱祁玉简直怒不可遏,见到大胆的真是没见过沉忆辰这么大胆的,要不是考虑到时局跟情况特殊,他真是有种砍了沉忆辰泄愤的想法。

面对皇帝的愤怒跟威胁,沉忆辰并没有多少惧怕心理,相反高声呼喊道:“臣对陛下的忠诚天地可昭,日月可鉴,就算九死犹不悔!”

“好一个九死犹不悔,那你说说僭越君权,如何称得上忠诚二字!”

“还请陛下冷静思索一番,如果臣没有一腔赤诚之心,何需做这种取死之事?”

“靖远伯永镇麓川,于国能开疆拓土,永保南疆安宁。于君能消除隐患,稳固大统之位,还请陛下明鉴!”

事已至此,沉忆辰把话说到非常明白,他相信以景泰帝朱祁玉的雄才大略,不可能权衡不出靖远伯王骥永镇麓川的好处,无非就是暂时难以接受。

与其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,担心虚无缥缈的裂土封王,不如考虑眼前实实在在的二帝相争危机。十几万南征军驻守京师一天,就是悬在景泰帝头上的一把利剑,斩下来的那一刻鹿死谁手未可知。

听着沉忆辰的话语,朱祁玉按在御桉上的双手,紧紧的握成了拳头。

其实压根不用沉忆辰提醒什么,当早上收到靖远伯王骥的上疏,景泰帝朱祁玉就已经想明白了其中利弊。否则就不是沉忆辰主动入宫面圣,而是被锦衣卫紧急带入宫中问罪,更不会隐忍到说完会试后,才提及僭越君权。

恰恰在于道理都懂,朱祁玉才会感到一种压抑跟憋屈,自己堂堂大明天子,需要靠臣子去做政治交换,才能保住大统之位,何尝不是一种讽刺?

“沉忆辰,有些事情哪怕你做的是对的,也不能去做,明白吗?”

景泰帝朱祁玉一字一顿说出这句话,臣子终究要明白自己的位置,否则就会惹来杀身之祸!

“臣,谨遵圣谕!”

沉忆辰无比真诚的行了个大礼,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不想这么快冒犯君权,但机会这东西时不我待。

说服不了靖远伯王骥,时间一长武清伯石亨就有可能被太后给说动,当五军营站在了太上皇那一边,就意味着胜负天秤出现了严重倾斜,复现了历史上南宫之变的局势。

相反只要靖远伯王骥妥协退让,武清伯石亨必然不会跳反,明英宗朱祁镇就再无翻身的可能。

另外根据云南布政司的奏章,麓川新任首领思禄已经厉兵秣马,随时将发动攻势。南征军就算撤离京师,想要投入到南疆平叛战争中,没有个半年时间做不到。

南方防务空虚的这半年时间,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,出现规模超过正统十三年的西南叛乱。能早一分一秒完成南下部署,就意味着多一分稳定时局的可能性!

望着匍匐在地的沉忆辰,景泰帝朱祁玉长长呼出一口气,然后慢慢松开了紧握的拳头。

哪怕心中有着万分不甘不愿,理智却始终告诉着朱祁玉,沉忆辰没有愧对治世之能臣的朝野称赞,目前情形下让靖远伯王骥永镇麓川,就是破局的最优解。

“起来吧,朕希望这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。”

“沉忆辰,别让朕失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