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七十三章:白蛇(2 / 2)


京剧,越剧?

评剧,豫剧?

还是黄梅戏?

都不是!

而是话剧!

这些传统的曲艺戏种,各自都有局限,论艺术性,那自然没得说,但若论叙述表现能力,那就不如白话剧那样通俗易懂,简单直接了。

传统戏重虚。

白话剧重实。

两者并无高低之分,只有合适不合适。

苏问觉得白话剧比较合适,所以选用了白话剧,又融合了一点传统戏,搞出了一门苏剧苏戏来。

根据观众反应与灵韵收获来看,效果很不错。

只见大幕拉开,场景呈现,正是景阳冈酒家,三碗不过岗之处。

随后,话外旁白声起,主角配角登场,在台上演绎起来。

“景阳冈上,天昏地暗,武松酒劲上涌,半醉半醒,小树林中,乱步而行!”

“忽闻一声霹雳响,凛凛扑出兽中王!”

“一者爪牙张狂,一者拳脚凶猛!”

“酒醉三分,拳重十分!”

戏剧终究只是戏剧,只靠旁白配乐,没有镜头表现,远不如电影银幕那般震撼人心。

所以,这台上大戏在苏问看来,表现得并不算完美,还有许多缺陷与不足,尤其是这种以打斗为主的武戏。

但苏问是苏问,观众是观众,没有经受过电影艺术的轰炸,只是这舞台戏剧就足够让单纯的观众眼花缭乱,感觉精彩非常了。

不过一会儿,台下就响起了喝彩之声,众人纷纷鼓掌叫好。

只有楼上的紫嫣撑着下巴,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:“无趣!”

梦梵音不作言语,不看戏,不看人,只看手中的戏单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但这并不影响台上表演,一场接一场,武松换下,杨志登台,再拉镇关西蒋门神乱打一通,这炒热气氛的前几场就算过去了。

炒热气氛的几场武戏唱完打完,就该换到重头牌面出场了,只听一阵锣鼓锵锵之声,大幕再开,已是公堂,一众角色随唱声登场……

“开封有个~包青天!”

“铁面无私~辨忠奸!”

“江湖豪杰来相助,王朝马汉在身边……”

台下大戏再唱,包公真人演绎,形神具备,似真似假,似假似真,难以分辨。

“庞昱,你罪无可赦,本府依律判你铡刀之刑!”

“开铡!”

“包拯,你敢……”

“爹,救我!”

“铡!”

“好!!!”

受限于舞台,以文戏为主的包公案,远比武戏为主的水浒传精彩,尤其是包公真人演绎,形神具备,威仪十足,令台下众人分辨不出真戏假戏,心惊胆战过后又纷纷叫好,为苏问贡献了一大笔灵韵。

灵韵?

没错,灵韵!

作为书灵,包公上台表演,能够给苏问带来灵韵收获。

这是苏问实验求证后得出的结果。

灵韵,必须要有一个接收器,才能够转到书山之中。

以苏问为例,苏问说书的时候,他就是灵韵的接收器,只有通过他这个接收器,观众贡献的灵韵才能转移到书山之中。

如果没有接收器,那就是观众贡献了灵韵,书山也接受不到,不能为苏问所用。

就像……那些抄袭盗版苏问的说书人,就算那帮盗版的家伙,说的和他说的一模一样,他也收不到一分灵韵,因为没有接收器,那些灵韵没办法转进书山。

苏问自己说就不同了,他自己就是接收器,观众贡献多少灵韵,他就能获得多少灵韵。

书灵作为苏问召唤的从属,也能作为接收器,接收灵韵,转到书山,只不过中间有一点折损,在两三成左右,不像苏问能百分百接受,百分百转移。

但相比书灵带来的收益,这点折损完全可以接受,苏问甚至可以搞一个书灵娱乐公司,靠书灵赚取灵韵,这样不仅能抵扣书灵的消耗,还能带来大量创收。

一举两得!

……

“嗯!”

二楼,紫嫣靠在护栏边,看着台下包公大戏收场,伸了一个懒腰,说道:“不错,还算精彩,可惜不太合我口味,梦姐姐你觉得呢?”

说罢,转眼望向一旁的梦梵音。

梦梵音不作理会,径自起身,向楼下走去。

就如紫嫣所说,这戏虽然精彩,但却不合她们口味,难以产生共鸣,方才那心血来潮,一时而起的冲动此刻也消失了。

兴起则来,兴去则走,梦梵音没有多言,径自往楼下走去,紫嫣也站起身来,蹦蹦跳跳的跟在她身边,继续胡言乱语,东拉西扯。

就在此时……

“劣者苏问,今日上台,同诸位说一段白蛇渡情,破劫飞升的奇缘故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