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百二十三章帮忙(2 / 2)


老于是这只梅瓶高近四十公分,整体器型端庄大方,上以胭脂红釉彩绘制风景人物纹,人在景中,相映成趣,色彩明快,釉质滋润,胎体洁白细腻,另书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款。

胭脂红俗称洋红,呈淡玫瑰色,光亮透明,不过它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,它是一种以金着色、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,由于釉中含金,因此也常被人称为“金红”。

其实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,而是2650年荷兰人卡西亚发明,2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,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,当时称其为“洋彩”,而这也是胭脂红被称为洋红的由来。

楚琛把梅瓶仔细看过之后,就开口说道:“老于,你运气不错,这确实是一件乾隆年间的真品,咱们先看器型,你看这只梅瓶肩部特别丰满,几乎成一条直线,腰部以下收得较直,这就是乾隆年间典型样式。你再看这款识的字体工整大气,胎质洁白精细,釉质也是非常的滋润,画工也很不错,算是一件难得的精品。”

听说这只梅瓶是件真品,老于非常高兴,不过他还有一点挺疑惑的,于是说道:“楚先生,有一件事情我有些想不明白,为什么它这个胭脂红的发色,会有深有浅啊”

“呵呵,你说的这个现象在乾隆年间是挺正常的。”楚琛笑着解释道:“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,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、造价较昂贵,直到乾隆年间才在御厂普及使用并发扬光大。”

“不过在乾隆年间,为了使制品釉水丰润的多次吹釉,导致了器物表面釉层较厚,烧制时出现釉水的不同程度流淌,因此胭脂水发色常会出现有深浅不一的不均匀情况,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发色有深有浅的这种状况。”

“哦,原来如此啊”老于了然的点点头,而后笑道:“楚先生,您看这差不多到饭点了,咱们一起吃个饭吧”

“嘭嘭嘭”

还没等楚琛回应,就听到有人在敲门:“老于,在家吗”

老于向楚琛抱了声歉,而后匆忙走出去开门,见此,楚琛也一同跟了出去。

“老胡啊,什么事啊”老于打开门一看,原来是自己的一位老友。

“老于,告诉你,我搞了件宝贝,给你开开眼。”

那人一边往里走,一边献宝似的说道,不过刚走到半路,就看到从书房里面走出来的楚琛,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:“老于,你这有客人在啊,真不好意思啊,不知道有没有打扰到你们”

“没事,没事,正好我也想看看您的宝贝,就是不知道您介不介意”楚琛笑着摆了摆手道。

老于连忙介绍道:“老胡,这位是刘老的高徒,楚琛楚先生。”

“刘志和刘老吗”老胡惊喜的问道。

得到老于的肯定之后,他欣喜万分的说道:“今天还真是赶巧了,没想到居然遇到了刘老的高徒。”

说着,他连忙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,上前热情的和楚琛握了握手,又介绍了一下自己。

大家寒暄了一会,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桌子上的那个体积比较大的锦盒。

老胡把盒子打开,而后小心的把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。

“釉里红龙纹罐”看到盒子里面的器物后,老于就开口问了一句。

老胡笑着说道:“嘿嘿,不错,就是釉里红龙纹罐,老于,你猜猜是什么年代的。”

老于没好气的说道:“就看了一眼,我哪看的出是哪个年代的,总不会是元代的吧”

“哈哈”老胡哈哈一笑道:“你还真猜对了,它就是元代的。”

“什么”

前文说过,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,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。温度稍高点,或者稍低一点,它立刻就会失败,温度如果一低,颜色就会变黑,非常不好看。温度如果一高,颜色就没了。一般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只有十度,在古代,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,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,才能看出来。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本站订阅,打赏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啃书小说网KenShu.CC收集并整理,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