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百六十章村中收宝下(2 / 2)

清中晚期直至民国初年,金石考据之风盛行,许多文人对与铜器铭文、石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砖文字情有独钟。那时古砖出土量少,而嗜砖砚者甚众,所以价格昂贵,有时一砖值数十两银子。他们不惜重金搜购,磨刻成砚,竟成风气。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“古砖砚斋”。

楚琛手中的这块砖砚以一块长方形古砖制成,只是琢出淌池式砚堂,以为砚用,保留古砖上的砖文与斑驳的痕迹。

另外砖的两边刻有铭文,楚琛仔细识别才知道,原来这块砖砚用之砖的建造年代为建始初年,这是汉成帝刘骜所用的第一个年号,而砖砚的制作者,居然是欧阳修。

欧阳修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,他是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

其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被世人称为“唐宋散文八大家”。

另外欧阳修在金石学上也有不小的成就,著有集古录一书。此书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,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。所收集器物,上自周穆王,下至隋唐五代,内容极为广泛。其与洪适、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学三大家。

楚琛到是没想到,这块砖砚居然有如此大的来头,当真是意外之喜,不过马上他就有些苦恼。

这砚台收藏在古玩这一行,算是小众藏品,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,文人雅士越来越多,收藏砚台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,使得砚台的价值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就像楚琛手中的这块砖砚,因为是欧阳修亲手制作,上拍卖会的话,起拍价可能不高,但成交价那就不好说了,最起码百万以上应该有的。

而且到现在为止,楚琛还没看过有欧阳修的书画作品有过拍卖记录,更别说亲手制作的砚台了,因此,这块砚台的最终价值是多少,他还真得不能够确定下来。

最后,楚琛思来想去,决定这块砚台还是暂定一百万吧,其它的,还是等他回到京城之后,和吴叔他们商量了再说。

其实,如果这块砚台是别人的,那楚琛相信给一百万,原主人应该很高兴了,但吕平可是好友的父亲,楚琛根本就没想过从他身上赚钱。

吕平在记帐的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随后就兴高采烈的回家了。

接下来,又鉴定了几位村民拿过来的东西,时间就到了中午,看到还有许多村民有东西要鉴定,楚琛草草的吃过饭,喝了几口水,就又开始忙碌起来。

不过下午的运气可比上午差多了,临到尾声,楚琛也不过只看到一只剔红花叶文盘有点意思。

此盘直径20厘米,以红漆为地,竖刀深刻,漆层丰厚,运刀自如流畅。所刻君子兰,花叶饱满圆润,枝态柔美,极为雅致。外壁刻以灵芝纹,故称花卉灵芝盘。

楚琛仔细看过之后,确认此盘应该是明代时期作品,其题材在剔红盘中比较少见,而且做工细致,也算是一件难得精品。

不过除了这只剔红盘之外,其它的收获就寥寥了,许多村民拿过来的东西连古玩都算不上。

看着一个个村民失望的眼神,楚琛的心里也不太好受,但他总不见得把这些不是古玩的东西都收下来吧。如果他真得这么做,那别的村的村民闻讯赶过来,那他怎么办

因为大部分东西连古玩都算不上,于是,等到下午将近三点的时候,就轮到了最后一位村民。

不过,最后拿出来的东西,只是一只四五十年代瓷都烧造的青花碗,根本算不上古玩,也不值什么钱,楚琛也只能把东西还给对方,并稍稍解释了一下,那人就神色有些黯然的离开了。

楚琛和胡勇把收购的古玩稍稍整理一下,随后准备到老村长家,把那些铜钱的钱算一下,那些铜钱虽然多,但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玩意,楚琛准备算一下总价,然后让老村长代为发放,反正都经过村民确认了,也不会发错。

至于那些古玩的钱,钱不多的,楚琛准备一会就去村民家里结清,剩下的,就到银行里面转账。

“楚娃子,等等”

正当楚琛站起身来,准备离开的时候,只见一位二十岁,头发染的金黄的青年,从门外匆匆的走了进来,那气喘吁吁的模样,一看就知道跑了很长时间的路。

“紧赶慢赶的总算赶上了,可累死我了”说着,青年拿出一瓶矿泉水“咕咚咕咚”的没一会就喝了个精光。

“二狗子,你怎么来了”老村长有些讶异的问道。

此人正是前文说过的,那位穿着喇叭裤,戴着随身听,人五人六的特意从吕家村经过的隔壁村的二狗子。

二狗子呵呵一笑,先是从口袋里掏出烟,给楚琛他们每人发了一根。

楚琛和胡勇都摆了摆手,表示不会。

随后,二狗子又给老村长点了烟,才说道:“这不是中午的时候刚从镇上回来,听说楚娃子收老物件,正好我家也有,我就跑回家拿过来给楚娃子看看。我跟你们说,我这几样老物件,可都是好东西哦”未完待续。。啃书小说网KenShu.CC收集并整理,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