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异界太凶,我苟回现实显圣第19节(2 / 2)


  “错,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无论哪个朝代,哪个皇帝上位,都没能做到对底层的管理,皇权不下乡,官老爷们更是待在县衙里,村里百姓一辈子能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里长。”

  “历朝历代不都这样吗,乡下百姓没读过多少书,由里长乡绅负责管理是最合适的。”安子生反驳,因为书中便是这么讲的,愚民、愚民,跟他们讲书里的道理,这些人是听不懂的,只要由里长传达朝堂颁布的政策就可以了。

  “正是因为这样,所以没有一个朝代能够长久,最多只能延续几百年,景朝存在四百年,覆灭之时的文宗皇帝被称之为少有的勤政明君,梁朝存在三百六十年,最后一位成宗皇帝整治吏治,可不还是没能阻止皇朝覆灭。”

  对于异世界的历史,林夜在被关的那段时间也看了许多历史书有过了解,知道历代皇朝的一些历史事迹,他举得这两个皇朝和末代皇帝,安子生作为读书人自然也是了解的。

  “那你倒是说说是何原因导致的?”

  安子生反问,历代这么多大儒都没能说明白,他就不信林夜能够说的明白。

  林夜笑了,小样,要换做是我自己肯定不能说明白,不过哥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。

  “因为皇权不下乡,因为每一个朝代都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底层老百姓。”林夜想到曾经看到过的某位学者的研究,直接照搬道:“每一个朝代刚开始的时候兴盛,那是因为刚经历了战乱,人口少,土地多,大家都有田地可分,百姓们不会挨饿,可随着天下稳定,官绅阶层出现,官绅享受各种特权,百姓们却不能享受,一遇到灾年或者生病什么的,为了活下去便只能将土地卖给士绅地主,然后沦为佃户。”

  “从皇室到官员,没有人会在乎这些佃户的生死,就如你们这些读书人,天天自诩读圣贤书,嘴上挂着以民为本,可你们口中的民,不是那些穷苦百姓,而是指的那些乡贤士绅。”

  “一个官员的名声好坏,是掌握在乡贤士绅手里,因为穷苦百姓根本接触不到官员,朝廷对官员的考核,也只是停留在一层,所以所谓的父母官爱民如子,爱的是这些乡贤士绅,官员为了好名声,便是一个劲的对这些乡贤士绅好,乡贤士绅们一边拼命的剥削底层百姓,掠夺他们的土地,一边夸赞着官员,官员和乡绅们倒是其乐融融,没有人会去管真正的底层百姓死活。”

  “想辩驳我,觉得我说的不对。”看到安子生张嘴想要反驳,林夜冷笑一下,道:“就拿你来说,你是读书人,尚且没考取功名,对叛军的了解就只听那些士绅的,倘若你考取了功名当了官,被官吏和士绅包围,更不可能再倾听底层百姓的心声,陶醉于乡绅地主给你编织出来的河清海晏当中,还自以为自己是好官。”

  “正是有你这种自以为造福百姓的官员,再加上那些贪官污吏,所有朝代才最终只能维持数百年。”

  安子生嘴巴努着,几次想要开口说些什么,可他发现他辩驳不了,他是读书人,有些道理一听就明白了,以前不明白,是因为他没有去这么想过,或者说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没有这么去想过。

  因为在他们读书的时候,哪怕是穷书生,接触到乡绅也都是良善的,甚至还会给他们捐赠银两,就拿他所在的学府,每年都有乡绅们捐献上百两银子,用来给他们购买文房四宝的开支,这让他们怎么可能认为,这些乡绅是坏的呢?

  安子生知道如果没有这次的造反,自己倘若真的考上了功名,去一县任职,因为对士绅乡贤的好感,真的会如眼前这人说的那样,被士绅们所蒙蔽。

  看到安子生怀疑人生的模样,林夜心里也是乐了,自己说的只是明面上的原因,实际原因还是生产力不够,只要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百姓们的生存,就算朝堂上下都是清官,天下太平也没用。

  这天下一太平了,老百姓们就拼命的生育后代,人口一多土地不够用,矛盾还是会爆发出来。

  “多谢教诲。”

  许久之后,安子生突然朝着林夜行了一师礼,正色道:“若不是林公子,我安子生就算读一辈子圣贤书,也不会醒悟这道理。”

  林夜大刺刺的收了安子生这一礼,而后挥挥手,道:“行了,你既然明白这道理了,那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,我还有事情要做。”

  安子生再次施礼后转身离开,林夜看着安子生离去的背影,这书生倒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啊。

  第二十四章 再见大师兄

  清风观!

  林夜进去之后,发现清风观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了,那些难民全都不见了。

  “林公子!”

  大悟看到林夜很是高兴,林夜揉了揉小道士的发簪,笑着问道:“道观里的人呢?”

  “林公子,那些造反的人进了城之后,把米商都给抓了,然后把米商囤积的粮食都分给了没粮的百姓,道观里的百姓都领了粮离开了。”

  “把粮食分给百姓,看来这次造反的很有良心嘛。”

  “谁说不是,不仅是分粮食,我听回来道观拿东西的百姓说,人家还把原来属于地主的土地都分给了他们,让他们有地可以种了,许多百姓都要加入人家呢。”

  听着大悟的话,林夜有些欣喜,看来大师兄是听进去了自己当初说的话,走的是分土地打地主的方法。

  “那你知道这一次造反的头头是谁吗?”

  “听那些百姓说,是姓乔,很年轻。”

  林夜确定了,是大师兄,大师兄姓乔,而且年纪也不大,也就三十来岁。

  “大悟,一会你去我那边找徐伯拿米粮,我去找你师傅。”

  林夜拍了拍大悟肩膀朝着道观内里走去,大悟看到林夜的背影嘀咕道:“可是现在道观没有百姓,要这么多米粮没用啊。”

  上清大殿,鼎玄道长正在神像前做日课,林夜也没打扰,静静看着鼎玄道长。

  一刻钟后,鼎玄道长完成日课,目光看向林夜:“你来了?”

  “道长,我按照约定送来了粮食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

  鼎玄道长颔首,目光打量着林夜,“不错,这几天看来你有在冥想,魂魄比原先稳了一些,继续坚持个一载,魂魄就能恢复正常。”

  一年,时间说长也不长,说短也不短,但对于有挂机系统的林夜来说,一年时间那也就是眨眨眼的事情。

  “道长,我有一个疑惑想要求教。”

  “哦,是冥想上的问题吗,你且说。”

  鼎玄道长以为林夜是在冥想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,林夜表情有些尴尬,道:“不是冥想,而是和鬼魂有关。”

  唰!

  鼎玄道长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,林夜一看老道这脸就知道这位又误会自己了,觉得自己和他师傅当初碰到的那位是一样的,当下连忙解释道:

  “道长你也知道,我魂魄不稳容易见鬼,我前日见到了滞留阳间的鬼魂,我问他为何不去阴间,他说在阳间待的超过了七七四十九天,现在想要去阴间,但却不知道阴间该怎么走,他问了其他鬼魂,发现这些鬼魂感受到的阴间召唤路线,和他当初所感受的不一样。”

  听着林夜解释,鼎玄道长面色才稍微好一些,捋了一把胡须道:“人死之后,七七之数内,阴间会有召唤指引前行,每一位阴灵前往阴间之路都不一样,不过错过了这个天数也不用担心,可以前往各城城隍,由城隍负责送往阴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