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四十一章中医开颅(2 / 2)

远的不说,就说说近些年受到众多孕妇追捧的无痛分娩,就是采用麻醉的方式,达到无痛的目的。

这些人大多数在日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痛,不得不接受针灸推拿治疗。

以致于郑翼晨有段时间,见到妇女因腰痛求治,总会习惯性问一句:有没有做过腰麻。

中医流传的麻醉方式,早已街知巷闻,就是神医华佗做外科手术时,所用的麻沸散。

麻沸散早已失传,后人也只能从一些野史文献中感受到它的神奇魅力了。

东汉之后,中医在麻醉方面毫无建树,也间接导致了中医外科的停滞不前。

世人不知道的是,东汉之前,就已经有麻醉的药物了,而华佗的麻沸散,没准也是受那种麻醉药物的启发。

那便是《黄帝外经》开篇专门详细论述的天机散。

“天机散,取曼陀罗花1斤、生草乌、香白芷、川芎各4钱,天南星1钱,羊踯躅3钱、茉莉花根1钱组成,磨成粉末,置于患者鼻下。以慢火熏之,烟雾既出,经鼻窍流传全身,则开颅剖腹,患者不觉所痛。”

郑翼晨看到这篇文字时,如获至宝,去药房配置了一份天机散,留待日后使用。

这中间也费了不少波折,天机散的组方中,曼陀罗花用量过大,再加上不是常用药,中药房的存货不是很多,他足足跑了十多家药店,才凑齐了一斤的曼陀罗花。

无菌操作和麻醉这两个步骤,都让他解决了,这才让他有胆气做这个开颅手术。

郑翼晨拿起锋利的手术刀,紧贴着雷动的头皮来回刮磨,银发飘落,不一会儿,就剃光了雷动的头发,蹭光瓦亮的脑门在折射着灯光,分外耀眼。

接下来,他用毫针针刺在几个穴位上,激发人体卫气,确保手术过程,邪不可干。

下一步,则是从包中拿出用锡箔包裹的天机散。

他打开锡箔,露出呈白色粉末状的天机散,一手持止血钳夹着锡箔放置在雷动的鼻孔下,另一手拿着火机在锡箔下烘烤。

不一会儿,白色粉末逐渐挥发,化为一股白烟,凝而不散,缓缓上升,尽数吸入雷动的鼻中。

雷动狰狞蹙眉的模样,缓解下来,宛如熟睡一般。

郑翼晨还不放心,特意将药粉全部用光,才撤去锡箔。他做好这些准备步骤之后,松了口气,重新拿起一把干净的手术刀:“接下来,要开始干正活了。”通过CT片的结果可知,雷动脑出血的部位,主要是集中在脑干。

他聚气凝神,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在脑干区域的颅骨上,重重下划,刀刃与骨头剧烈摩擦,发出令人牙酸的磨骨声。

如摧枯拉朽,郑翼晨仅用一根手术刀,单凭手臂的力量,就切开了颅骨!

这一切,自然又要归功于他练习的那套呼吸吐纳的功法。

郑翼晨又划了两刀,整出一个三角形的图案,小心翼翼将那块三角形的颅骨取了下来。

触目所及,一片血红。

他放下手术刀,在头上的角孙,头维,四神聪,百会等穴位扎上毫针,运针片刻,脑部的浊血,从三角形的缺口中泊泊流出,郑翼晨早有准备,用一个小碗接住,底下垫上两条厚毛巾。

他估摸着出血量,两分钟后,神色凛然,快速拔出毫针,缺口立刻停止出血。

雷动脸上的红潮,终于渐渐消褪,比之前好了许多,但还是红的吓人。

郑翼晨放下毫针,擦了一把汗,面色依旧凝重。

接下来,才是最关键的步骤。

他重新拿起两件奇怪的器械,一件形似掏耳勺,另一件则像是一柄小型的手术刀,刀刃钝厚,看上去无法切割物体。

两件器械,都有十多公分长,如牙签般纤细。

这两件工具,是郑翼晨看了《黄帝外经》的《开颅篇》后,根据书中描绘,专门去五金铺找人订做的。

他双手并用,左手持勺,右手拿刀,将两样器械,缓缓探入颅骨的缺口中,开始进行别开生面的中医外科手术。

此时已是深夜,灯管光线不佳,再加上颅骨的缺口太小,脑部又有血污阻碍视线,可谓是苦难重重。

好在郑翼晨《望气篇》小有成就之后,视力也随之增强,透过黑洞洞的缺口,借些微星般的细弱光线,脑部的组织完美呈现在他眼前,纤毫毕现!

郑翼晨的思绪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变化,手中的器械,仿佛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,他能透过器械,感受到脑部组织传来的温热感。

他细心体会器械传来的触感,游走一阵之后,终于发现了异常,停止动作:“这里就是出血点了。”

他操控着手中的器械,或点或戳,鼓捣了好一会儿,将出血点止住。

郑翼晨如释重负,拿出刀型的器械,勺子状的器械,还留在脑部。

虽然排出了污血,也止住了出血点,脑干部位的组织几乎活性全失。如果不想办法激活脑干组织的活性,雷动性命可保,也只是一个动弹不得的植物人。郑翼晨现在要做的,就是依照,《开颅篇》的记载,进行醒脑回春的手术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