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零五章府城告急(2 / 2)

看到李禄似乎笑得很鬼祟,吴世恭连忙解释道:“那喀秋莎和我可没有什么关系啊!”

“哦!”李禄的笑容更鬼祟了。他向吴世恭露出了一副男人间心照不宣的表情。

吴世恭白了李禄一眼,心想道:“这事就越描越黑,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。”

但是,吴世恭根本没有想到,他兴致所致而高唱的那《喀秋莎》,在这个县城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歌曲。他的说法也被这个县城里的人广为流传。

从此以后在这个县城里,青楼花魁的艺名,就永久性的被称为了喀秋莎,而当这个花魁当选的那个晚上,她所唱的第一曲子,必定也是《喀秋莎》。

狂欢了一阵以后,在吴世恭和齐县令的叮嘱下,所有的人依然没有放松警惕。他们要防止这些乱民杀个回马枪。

就这么严防死守了两天以后,在吴世恭的提议之下,吴世恭、齐县令和姚员外这些当地的士绅一同开了一个会。没想到在会议上,这些刚刚还精诚团结的县城头面人物之间,生了激烈地争吵。确切的说,应该是吴世恭和其他所有的人生了激烈的争吵。

吴世恭召开这个会议,有两个目的:第一个目的就是,让县城里的士绅,共同献出家族中的青壮,让他们脱产接受军事训练,并且组成一个五百人的民团保护县城。民团的供养,将由这些士绅共同承担。当然,这个民团是要在吴世恭的领导之下的。

第二个目的就是,这次准备守县城,运入官仓的二千多石粮食和放在县衙里的药材,将作为对吴世恭的感谢费。归吴世恭所有。

可是,当吴世恭刚提出第一个目的时,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就跳了起来。

对于吴世恭想建立民团,保护县城的想法,他们倒没有意见。可是,要他们出人出钱粮,他们又怎么会肯呢?

这些士绅也是有一些觉悟的。这次他们也准备给吴世恭一些感谢费的。而且,他们对进入官仓的粮食和县衙里的药材,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可是在他们的想法里,在这次防守县城的过程中,吴世恭出的力并不大,最多也就是用火铳放了几枪,因此,最多给吴世恭三、五百两银子,就可以打过去。

而现在,吴世恭不光要他们家族中的青壮,而且供养这些青壮的钱粮也要他们出,这简直是让他们每年多出一大笔开销来。

一开始,齐县令是坐在一旁漠不关心,最多不痛不痒地规劝几句。齐县令的想法就是:反正我就要离开这个县城了,犯不着为这种事去瞎操心。

可是,当他听到吴世恭的话中隐隐约约地流露出,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的药材,也要归吴世恭所有时,他立刻也跳了起来。

凭什么啊?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的药材,肯定是要归齐县令这个县太爷所有的。关于这点,齐县令和吴世恭是毫无商量余地的。

可是,不管他们吵得如何面红耳赤,所有的人都没有拂袖而去。因为他们都知道;现在他们之间,谁都离不开对方。

吴世恭是想着这些青壮和物资呢。而齐县令和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是怕,万一把吴世恭这个二百五千户惹急了,吴世恭就带着他的兵丁离开县城。如果那些乱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,来个回马枪,那乐子可就大了。

说到底,最后无非是妥协。反复讨价还价,吴世恭还是和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,对于第一点达成了协议。协议的内容就是:

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将从家族中献出三百名青壮,组成民团。但是,这个民团的领可以由吴世恭派出,也由吴世恭负责训练。但是,民团的中小头目将由当地人担任。

而官仓里的粮食和县衙里的药材(这些药材的大多数也是这些士绅所有的药店的),将捐献给官府,让官府自己处理。也就是说,让吴世恭和齐县令自己去决定怎么分配。

至于这些青壮以后的供养,是这么决定的。官府将把这次参加乱民的本县乱民的土地没收。其中的一半将作为公田。公田中的收入将作为这些青壮的供养。

本来,没收的这些土地,也将是县衙的一大收入。但是,齐县令想想自己也要离开了。所以,关于这一点,他也勉强同意了下来。

等到这一个回合的交锋结束以后,吴世恭和齐县令不约而同地举起茶杯,都喝了一口茶。他们都在润嗓子准备下一个回合的交锋:决定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药材的归属呢。

可就在这时,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让这次会议嘎然而止。从归德府城跑来一个小吏,他从县城的城墙上,被吊篮吊进了县城。

让人惊奇的是,这位小吏是给吴世恭送信的。当这位小吏,气喘吁吁地跑进县衙的时候,他一下子瘫倒在地上,对着坐在上的齐县令和吴世恭喊道:“两位大人,府城告急,快去救援啊!”